承办单位:湖北开放大学 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十堰分站  
切换至:
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级新闻

资讯中心

以四级平台构建我市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上传时间:2022-05-25 信息来源:

以四级平台构建我市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陈富坤    尹友光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本文结合十堰社区教育的实际,提出以四级平台构建我市社区教育组织架构的设想,着重从如何打造、利用四级平台开展我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社区教育在我市全面铺开夯实基础。

    【关键词】社区教育;四级平台;组织框架;思考

   

    我校于2010年开始对社区教育进行探索,2013有了突破性发展,2014年5月获首批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授牌。为进一步促进全市社区教育良性发展,我校拟在四县一市一区六所电大分校全面启动社区教育,以“依托十堰电大成立十堰市社区教育大学,逐步建立县(市、区)办社区学院、街道(乡镇)办社区学校、社区(村)办社区学习中心的社区教育网络,构建‘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四级平台架构的十堰社区教育新模式。

一、打造四级社区教育平台的目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 是厚市、惠民、蓄力的重要举措。一是通过四级平台架构促使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服务平台全覆盖。二是通过四级平台架构可以按照层级管理和网格化模式将社区划成四级片区,每级片区下又划分若干个网格管理责任区,实行上下层级间联动、同层级全权负责,确保“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纵横整合”的全方位管理。三是四级平台模式便于统筹区域内各类学习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便于协调、整合、管理和共享。四是四级平台模式有利于形成“整体目标明确、分层分头实施、上下联动、同心协力”的运行机制,最终达到整体推动的效果。五是以此为切入点,启动基层电大的战略转型。教育部在《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中要求基层电大要加大转型、探寻发展出路。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恰好达到“双赢”和优势互补的格局。市(县)电大挂牌社区大学(社区学院)不仅增强了实力、拓展了办学空间,而且打破了电大过去相对封闭的局面,把触角伸展到基层社区,使更多的居民群众了解认同电大。

打造四级社区教育平台的关键

    (一)争取政府重视与领导支持

    社区教育社会办,其基本点在于政府的引领与支持;政府的推动对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我校必须围绕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沿,廓清办学理念,敢想敢干,巧干善干,找到市领导的兴奋点,选准发展突破的切入点,突出社区教育在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市民素质与技能,提升我市整体形象中的作用。二是请主管领导亲自感受、学习与考察社区教育,使其感受到我市社区教育的落后和被动处境。三是争取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不仅对我校授牌,更要从编制、资金、领导机构等各个方面给予刚性支持,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五是是呼吁省电大有所作为,发挥省电大的作用,向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社区教育交由湖北电大系统承办,上下联动,促成开展。

(二)建立四级平台的基本架构

一是理顺运行机制。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满足人民群众深陷美好生活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就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只有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电大承办、市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才能实现科学、有序和协同发展。二是交由电大承办。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就设在中央电大,目前湖南、重庆、四川、山西、河南、东三省、江浙沪等绝大多数省市均把社区教育交由电大系统承办,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我们希望并建议在十堰电大成立十堰市社区教育大学并作为一级平台统领全市社区教育科学、有序与可持续发展;在各县(市、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城建立社区学院作为二级平台,引导当地社区教育的发展;再延伸到乡镇、街道办,建立社区学校作为三级平台;最后是在社区、厂矿企业、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农村的村委会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作为四级平台,触角延伸至居民个体。

(三)明确各级平台对应的职责

一级社区大学职责:完善制度设计,推动体系建设,打造资源平台,制定标准规范,项目示范引领,营造学习氛围,制订长远规划,筹划拓展长期、中期和年度项目等。二级社区学院职责:规划统筹区域范围内社区教育工作,整合同级社会教育资源,承接上级项目活动,牵头开展课程、教材、课题研究,师资培训,队伍整合等。三级社区教育学校职责:指导开展社区教育,组建管理师资团队,专兼职教师、志愿者、社群组织,参与开发课程,协调组织统筹本街道的社区教育活动等。四级社区教育工作站职责:征集、筹备和培训各类师资力量和志愿者,组织实施各种社区活动,完善工作站运行机制,调研社区居民需求,建立i实验室和各类活动实验基地等。

三、如何发挥四级社区教育平台的作用

(一)打造我市社区教育体系

一是倡导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如邀请市电视台、日报、晚报、秦楚网、十堰周刊、外事办、师专、职院等媒体单位到我校搞一次宣传策划会议,通过媒体报道宣传引导、各级平台和机构发放社区教育100问等相关资料向市民推介和宣传社区教育;再如在四县一市一区电大分校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率先启动社区教育,在城区选择性的开辟社区教育试点;又如通过联系民政局等有关单位协调召开社区书记、主任社区教育会议和培训班,请他们推介、带动各自社区开展社区活动。二是以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为目的,创建学习化社会平台,改变单一实体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三是通过“相互沟通、双向参与和互动”等形式将教育与社区生活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如建立并通过“街道民情信息服务中心、社区民情服务所、片区民情信息服务站、小区民情信息点”四级网络,形成高效的民情信息反馈系统,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

(二)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建设、开发与利用,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与关键。要建立社区与区内学校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其合力作用将各类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一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既包括已经开发、拥有并可利用的教育科技、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饮食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类实体或信息资源,也包括在建设、在开发、可借鉴等各类资源,还包括各类公益或公共场所,如各处广场、公园、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各级各类学校等。二是整合我市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如发挥教育局、民政局、文明办、团市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协调、控制、服务、管理”等功能。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引导、鼓励和吸纳社团组织、各类协会、各类各级学校牵头人(负责人)、志愿者、爱好者、特长者参与社区教育决策与管理,支持社区教育发展,为社区教育提供人力支持。四是利用电大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等优质存量资源,实施教学和管理,提供社区教育所需的多种功能,成为各地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形成全民开放性社区教育网络系统。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建立十堰社区教育网站

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纳入社区教育建设规划。一是为市民搭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公共学习资源平台(十堰市社区教育网),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理念和高效的平台赢得市民的认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成为注册用户;出台积分兑奖办法对注册用户鼓励性奖励、积分高的分年级奖励,注重诚信与氛围。二是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卫星等多个通道,建立可互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充分利用城市信息化设施,加强对终身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搭建现代化公共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做到“信息早掌握、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服务早到位”, 使工作作风更扎实,民情反馈更及时,治安防控更牢固,信访秩序更规范,服务群众更满意。三是建立我市社区教育微信平台、社区教育QQ群、社区教育学报周刊等各种新媒体渠道推介,让市民了解、参与社区教育,之至主动的、自发的、愉悦的、心甘情愿的组织和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

(四)活动载体引领社区教育

随着“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业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接蹱而至,社区教育任重而道远。唯有准确拿捏社区教育活动对象、科学确定活动内容、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才是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落脚点。一是要面向社区、面向市场,以社会和社区需求为导向,提高市民参与度。在鼓励更多社区居民参加学习的基础上,将进城务工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他们自觉参与社区教育,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中来。二是要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的需要,注重多样性。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广泛开展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讲座、沙龙、论坛、竞赛、联谊等各类活动,增强社区教育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市民由“不愿、被动学习”向“渴望、主动学习”转变。让社区居民愿意看、愿意听、愿意参与。三是讲究实效性,全力以赴,合力推进。坚持“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想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设计不同课程,满足不同需求,使市民真正从学习中受益。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教育内容创新、和谐创建活动、针对性教育和抓阵地建设”等措施对党员干部、企事业职工、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以思想政治、道德文明、科学文化、政策宣讲、民主法制、创业技能、生态环保、提升品位为内容的“八大教育”。四是针对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旅游生态、道教文化、城镇化建设及南水北调移民搬迁等失地人员、突发事件、新情况、新问题等新型特征,开展讲座、培训和教育。如以“社区教育大讲堂”、“XX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深入的、经常性的、持续的开展各类活动;再如通过创建“国学或某些项目i实验室”等方式开辟新项目;又如积极参加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美丽社区中国画比赛、全国茶具创意设计大赛、I书法实验室、秀出中国梦社区服饰搭配、我爱菜园”等活动。

(五)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社区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的实践探索。我校自去年申报湖北省远程教育研究会《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和今年又申报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研究》以来,我市社区教育工作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有鉴于此:一是在社区教育大学建立社区教育研究所,在社区教育学院建立社区教育研究室,凝聚力量、确立项目、制订方案,开展社区教育相关政策、管理体制、资源整合、运行机制、督导评估等专题研究。二是通过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找出适合我市社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确保健康、持续、高效、优质、快速发展。三是学习借鉴外地社区教育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师考察先进地区的做法,拓宽新视野,感触新理念。四是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到社区进行指导,围绕活动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最接地气的、最适合本地发展的、具有十堰特色的社区教育项目及活动。

(六)创建十堰社区教育模式

一是提高市民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各级平台通过邀请社区内学校高职称的教师兼课或聘请社区内从事科研、企事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且能胜任教学的工程师、技师,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指导本社区居民参加实训,增强居民技能水平。二是建设人力资源型社区。大力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为各类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三是培养合格居民。通过社区教育四级平台向全市居民灌输政治观念、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内容,提升市民民主意识、法治观念、思想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打造知法、守法、和谐、诚信的合格公民。四是提高居民人文素养,通过闲暇教育把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审美、情趣”乃至每个人的“精气神”串联起来,使人们由学会生存向学会生活发展,由学会娱乐、学会休闲向高雅活动和陶冶情操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富坤《借鉴社区教育经验 探索我校发展路径》《十堰电大教院学报》2013 、1

【2】寇伟《关于在十堰市开展社区教育的调查》《十堰经济》2014、3

 

作者简介

    陈富坤 男 1973、5 中共党员 副教授  现任十堰电大学(教院)开放教育学院 院长

尹友光 男 1958、1 中共党员 高级讲师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备注:本论文系湖北省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2013年远程教育研究课题:《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hbyy201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办:湖北开放大学  
扫描二维码
进入APP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