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单位:湖北开放大学 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郧西县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十堰

郧西县分站  
切换至:
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级新闻

资讯中心

郧西县发现大规模岩溶景观群落 堪称研究岩溶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上传时间:2023-12-01 信息来源:郧西县融媒体中心 郧西发布

郧西县发现大规模岩溶景观群落 堪称研究岩溶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近日,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北省地质局联合组织开展的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普查组在郧西县发现和登记了数量丰富、特征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资源。11月6日,普查组专家、湖北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赵璧向记者介绍道,本次发现的逾1000平方千米、组合层次丰富的岩溶地貌景观群落,再度证明古老秦岭的地质结构复杂性,以及地貌演化的多样性。

无图片

位于湖北口回族乡的鹰咀石,由石炭纪灰岩形成。通讯员余明摄

赵璧说,由于古秦岭自2.1亿年前开始剧烈抬升和发生地形改造,郧西县因此成为一处研究岩溶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和展示各类岩溶地貌景观的“重要窗口”。
“巍巍秦岭,这座横亘我国中部的著名山脉,其多元化的地貌景观资源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发现,并亟待加强重视和进行科学保护开发。”赵璧介绍道。这些独特的地貌景观资源形态、成因各异,又相互关联,构成具有区域聚集特征的岩溶地貌景观群落,这意味着继2016年陕西省汉中天坑群被发现后,紧邻陕西的湖北省秦岭腹地郧西县,又一片新的岩溶景观资源富集区将被揭开面纱。

无图片

位于湖北口回族乡的坎子山石林,由石炭纪灰岩形成。(照片由湖北口回族乡政府提供)

普查组通过对郧西县全境开展地文景观资源发育背景分析后,惊奇地发现在郧西3509平方千米县域范围内,1800多平方千米区域均露出可溶岩地层,面积占比超过50%。
“这些能够形成岩溶地貌景观的‘母岩’,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史时期,并在郧西县的不同区域差异化分布。”赵璧告诉记者,一部分岩石形成于距今约6.35-5.41亿年埃迪卡拉纪的扬子板块北缘的浅海台地,主要为结晶白云岩,厚度大于800米,分布在郧西县东部的安家、土门、三官洞、马安、羊尾等乡镇;另一部分岩石形成于泥盆纪——距今约4.2-3亿年石炭纪的秦岭多岛洋沉积环境,主要为发育砂页岩夹层的泥灰岩,总厚度大于2000米,分布在郧西县西北部的湖北口、关防、店子等乡镇。

通过实地普查,普查组发现,郧西县岩溶地貌景观涵盖石林、石柱(峰)林、溶洞及钟乳石、岩溶泉、岩溶障谷、象形石等10余种岩溶地貌景观类型,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单体资源数量不少于50处。其中,又以漫山遍野、规模惊人的坎子山石林等岩溶景观资源品质最佳,开发价值潜力最大。

无图片

位于羊尾镇的钖义山岩溶障谷,系埃迪卡拉纪灰岩形成。(照片由羊尾镇政府提供)

那么,此次新发现的古老且广泛分布的可溶岩地层,意味着什么?“充分证明,郧西地区在地质历史曾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赵璧通过研究认为。
“中国喀斯特景观禀赋价值极高,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但遗产提名地——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尚且不能全面展示我国珍奇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特点。”赵璧进一步阐述说,以秦岭腹地郧西县为例,这一古老造山带,过去被认为广布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太可能发育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可随着近年来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和科学考察深入开展,以及陕西汉中地区大规模的岩溶天坑洞穴资源率先被发现报道,刷新了学界认知,也极大扩展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北界。
“湖北省的岩溶景观传统被认为集中在恩施、宜昌等地,相信随着郧西地区岩溶地貌景观资源未来逐步被开发推广,十堰地区也将成为体验奇峰异洞世界、饱览神秘岩溶地貌风光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湖北省文旅普查郧西县试点项目负责人邹亚锐工程师表示。
主办:湖北开放大学  
扫描二维码
进入APP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