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单位:湖北开放大学 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仙桃分站  
切换至:
首页 > 魅力仙桃 > 人文历史

魅力仙桃

仙桃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简介

上传时间:2020-10-06

仙桃市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市属街道办事处、15个建制镇、2个农场、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有624个村民委员会、65个居民委员会,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之一。全市辖区面积253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2.64千公顷。2019年,仙桃市人口152.9万人,人口出生率7.66‰,人口死亡率8.34‰,人口自然增长率-0.68‰。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47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2.51亿元、400.72亿元、375.24亿元,分别增长3.3%、8.6%、7.9%。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6.1︰43.2。全市财政总收入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3亿元,增长3.8%。税收收入28.31亿元,增长3.7%。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92.82亿元,增长2.4%。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妥善化解高升控股退市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1.3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95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1463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5%,“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效,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37个重大项目和27个重大事项加快实施,城区“六河”(即汪洲河、仙下河、肖杨河、汉南河、叶河、洛江河)截污工程全面完成,国考和省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考核达标率100%,通顺河流域水质为近3年最好水平,仙桃市“河湖长制”工作获水利部表彰。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仙桃国家高新区规划和行政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市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加速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四级联通”,“3550+100”(即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工业投资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100个工作日)改革基本完成,全年累计减税降费7亿元,盘活困难企业9家。仙桃海关正式挂牌,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汉江仙桃港实现“天天班”,仙桃机场完成扩建,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仙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全年粮食总产量72.31万吨,下降4.2%。棉花产量1.15万吨,增长13.9%。油料总产量12.37万吨,增长4.4%。蔬菜总产量5.74万吨,同比减少89.2%。

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9.47万吨,增长1.6%。生猪出栏53.66万头,家禽出笼713.61万只;全年猪肉产量4.1万吨,禽蛋产量1.78万吨。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6.1755万千瓦,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56.663万元,受益户数481户,补贴机具1404台。机耕机整水平达99%,稻麦机收率保持在99,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7.69、95.57、86.08%,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继续保持在82.9左右。

201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4家,规上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96亿元。

全年新增家庭农场76家,农民合作社116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675个。

围绕发展壮大“水田稻虾蛙”“池塘鳝蟹特”等特色板块,推动名特水产扩规增效,打造10万亩网箱养鳝、8万亩龙虾专养、6万亩硒蟹养殖、3万亩鮰鱼养殖、2万亩鱼鳖混养,全市名特优水产比重超过80%。扩大设施蔬菜、“精细菜”生产规模,全市蔬菜生产实现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全市新增“早藕—晚稻”“莲藕—鱼”、藕田套养小龙虾等高效种植模式2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水生蔬菜面积发展到13.5万亩。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经营、转化增值水平。全市在建农产品加工项目29个,引进了裕灌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招引正大集团投资8000万元兴建饲料生产项目,后续投资60亿元的水产基地、食品加工项目正在洽淡。

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面推进,建成农村户厕6.4万户、农村公厕326座,1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试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3%。新建高标准农田24.9万亩、产业通道325千米,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10千米,泽口灌区续建配套、泽口泵站更新改造、杜家台分洪闸整治等13个国家、省投资水利项目全面竣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仙桃召开。

    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94.20亿元,同比增长7.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2.09亿元。累计工业用电量19.43亿千瓦时。新进规企业31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6家。全年组织三次项目建设拉练活动,推进129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362.34亿元。全市在建工业项目198个,已投产项目93个,正在进行建设项目91个。

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完成909.4亿元。其中,非织造布产业完成291.43亿元,增长8.49%;电子电气行业完成58.58亿元,增长6.90%;纺织服装产业完成101.95亿元,增长10.34%;食品加工产业完成193.52亿元,增长7.35%;新材料及医药制造完成136.76亿元,增长10.45%;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127.18亿元,增长4.86%。仙桃市再次被授予“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

仙桃市发挥非织造布产业优势,按照国家级战略、世界级产品的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14.7平方千米非织造布特色小镇,推动非织造布产业产能升级、结构升级、品牌升级,打造区域性特色经济板块。特色小镇首期3000亩启动区建设全面展开,“国家防护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已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中国非织造材料供应基地”“中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已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批复;“国家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已授牌;“国家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已获批在建;“国家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已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并上报国家科技部;总投资64.7亿元的39家企业已入驻产业园区。

仙桃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总投资36.1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两个重资产项目全面启动,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

    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建设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4%。第一、二、三产业完成额分别同比增长68.8%、9.0%、11.9%,占全市投资比重分别为3.8%、58.2%和38.0%。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12.1%。全市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14.0%。

全年新签约项目141个,计划总投资332.91亿元。其中新签约制造类项目99个,占比70.22%;农业类项目33个,占比23.4%;文化旅游服务业类项目9个,占比6.38%。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市补短板工程,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指导村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亿元。向上争取中央预算资金1亿元,开展城区内河不达标水体治理。截至2019年底,可施工段面的截污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雨污分流管网80千米,污水处理量稳定在15.17万吨,环保部门抽检的仙下河、汪洲河、洛江河水质均达到V类及以上。年筹资8300万元,按照“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6%;投资9.24亿元,实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16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试运行,主支管网完成工程量的92%,接户管网完成工程量的62%。

加快推进城东产城融合项目建设,高新区起步区龙昌北路一期工程、创业路道路排水工程相继开工。着力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无人机特色小镇,该项目已完成“一横一纵”(经一路、纬一路)道路排水建设工程征地补偿等工作,正在进行孵化基地等项目设计招标工作,“一横一纵”(经一路、纬一路)管网建设已完成2662米。加快推进汉宜铁路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铁路仙桃站站房和站区城市配套工程,土方回填工程已完成约57万立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的55%;房建工程、桥梁工程及临时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计划2020年10月31日通车。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稳步推进十全湖退渔还湖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九思湖(自备应急水源)已开挖面域105亩、挖土28万立方米;自备水源原水管线工程已完成5.5千米DN1200原水管线安装。

全市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有3个,即鄂旅投“沔阳小镇”项目、新建铁路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项目、华润仙桃电厂项目。

在建棚改项目15处,共279栋11938套,约16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21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65%。

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150万平方米。全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545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42%;其中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569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5%。全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484套,基本建成1588套,发放家庭租赁补贴1090户。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6.59亿元,支取4亿元,发放贷款4.57亿元。

2019年末,仙桃市日供水能力35万立方米,供水管网1072.6千米,仙桃城区供水普及率100%。

城市天然气年供气能力18000万立方米,年供应量1.1亿立方米。城区天然气用户总数达13.7万户。全面推进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建设,全市所有建制镇已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新增乡镇用户3300户。

    服务业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2亿元,同比增长11.7%。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

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39.33亿元,增长25.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2.77亿元,增长13.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8亿元,增长12.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22亿元,增长24%。发挥全市26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和电商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市网销农产品2.8亿元,同比增长16%。

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8%。其中,出口7.91亿美元,增长3.6%;进口1.61亿美元,下降37.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05万美元,下降62.5%。

201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6.47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535.94亿元,同比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348.92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住户贷款196.63亿元,同比增长28.4%。

全年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191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4963万人千米;货物运输量2119.26万吨、货物周转量461184万吨千米。港口运输完成货物吞吐量97.6万吨,货物周转量22359万吨千米,集装箱运输3.18万标箱。2019年投资8.45亿元启动 10个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其中318国道黄荆大桥扩建及接线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等2个项目已建设完工,打通318国道城区至仙桃国家高新区的通行瓶颈,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千米,完成货币工程量3亿元,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完成160千米。318国道胡场至毛嘴段改扩建工程、振兴大道建设工程、455省道胡郭公路胡场至排湖段改建工程、321省道彭场至仙桃段改建工程、环排湖旅游通道、东环线仙洪高速沙湖互通至周帮公路改建工程、西消公路西延线及纯良岭闸(含连接线1.5千米)、砂石码头集散中心胡场码头等8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共完成投资8.76亿元,占年计划的103%。

邮政电信业务全年收入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92亿元,增长3.67%;邮政业务收入2.35亿元,增长12.82%。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65万户,下降6.14%。移动电话用户106.75万户,增长0.09%。互联网用户28.63万户,增长19.15%。

仙桃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3.98亿元,增长16.3%,接待国内外游客546.2万人次,增长18.7%。围绕“一江两沔三湖四带”(“一江”指汉江;“两沔”是指沔城、沔街;“三湖”指排湖、沙湖、五湖;“四带”指沔西乡村旅游带、环排湖旅游带、沔东红色旅游带、杜家台分洪道湿地旅游带)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加大旅游景点建设力度。梦里水乡核心景点全部建成并开放营业,沔阳小镇、华夏亚特兰蒂斯海世界主体结构全部峻工,即将进入试点营业;仙桃源、五乐台度假区、环排湖绿道、全民运动绿道设施及驿站、密塘渔村民俗村建设等重点旅游项目全面推进。

社会发展

2019年,仙桃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备案省级星创天地4家、市级星创天地2家。全年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0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67%。

成功举办2019年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对接重点地区专场暨仙桃市科技成果转化活动,73项技术需求和300项科技成果现场发布、精准对接,22个项目对话签约、达成合作。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6项,登记技术合同34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28亿元。全市专利申请84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5件。专利授权54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

2019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36所。其中,幼儿园203所、普通中小学128所(含特校)、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校1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47626人,在园幼儿37760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840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1013人。有公办教职工9889人、普通高校教职工76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43%。2019年高考,一本上线率为24.5%,本科上线率为60.3%,同比分别增加3.2个百分点、5.51个百分点。新改扩建6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小学学位6330个。全年资助贫困学生13555人,发放资助金2900万元。

2019年,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长埫口镇、郑场镇、郭河镇、沔城镇、彭场镇、三伏潭镇、干河办事处等7个图书馆分馆和1个自助图书馆,共藏书22.9万册;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1个,其中:公益性电影放映单位1个,下辖24个固定公益电影放映队,6个流动公益电影放映队;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先后建成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杨显东纪念馆,孝雅书院,22个镇办文化站,51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网络健全、结构合理、符合要求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先后举办“4·23世界读书日”“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六届农民艺术节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全市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文艺活动达348场,受众达30多万人次。市花鼓剧团送戏下乡100余场,市银兴院线送电影下乡7405场。

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012家。其中,市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卫生院17家、民营医院20家、个体诊所及其他医疗机构295家、村卫生室666家。设置三级甲等中医院1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医疗机构15家。全市共有注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54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33人,执业护士4139人,千人口执业护士数3.63人,乡村医生1225人;全市共设置床位7931张,千人口床位数6.96张。2019年度全市共出生12851人,其中一孩5715人,二孩6716人,多孩420人,出生率8.17‰;出生人口性别比118.87。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77.87岁,婴儿死亡率2.2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8‰,孕产妇死亡率8.12/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7.02。

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在对先期试点工作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医疗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和监事会,组建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于2019年6月20日在全市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改革支付方式。在全省率先实行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总额预算、过程监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市医保局直接结算转变为牵头医院在医共体内部按协议分配使用。仙桃市被列为全国567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省3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之一。

实施“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为全市666个村卫生室配备智能签约服务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109.7万人,电子建档率95.6%。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8.8万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9.4万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2.1万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5138人,肺结核患者管理617人,孕产妇早孕建册923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8.3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全市家庭医生签约45.2万人,签约率39%,重点人群签约30.2万人,签约率7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5.41万人,签约率96%。

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全市医疗机构共建一个数据库、共用一张专网、共享一个平台,健康仙桃手机APP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健康信息查询、与医生在线视频互动等功能;在全省率先启用智能服务包,居民用家庭电视进行签约、查询和签约医生在线视频;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全年共完成远程心电诊断80530例、远程影像诊断40757例。

仙桃市有体育馆1个(4000座),体育场地数量达1813个,体育场地面积234.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5平方米。2019年,仙桃市获得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援建项目9个,其中镇级运动健身中心3个,村级文体广场6个,争取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配套资金370万元。

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先后投入资金400万元,新建社区文体广场5个,安装全民健身器材90套,安装篮球架40副、乒乓球台80副。对外开放“去运动”APP平台,市体育馆全天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全年,市体育馆乒乓球场地免费对外开放服务1379小时,羽毛球场地免费对外开放服务2388小时。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体赛事活动200次,参与人员达3万人;组织各单项协会参加全国、全省群体比赛20次,获得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10枚;举办太极拳、乒乓球、快乐体操、围棋等六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0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截至12月,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3915人,其中国家级45人,一级620人,二级1400人,三级1850人。

    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62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63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785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41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8%以内。全市社会保险扩面75288人次,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124826.86万元,共制发具备金融功能的社保卡144.38万张。全市引进实习实训大学生190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770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2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达到44个。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5%。

全年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总额157582万元,支出总额122052万元,结余35530万元,结余率为23%。大病保险住院报销8263人,报销金额6851万元。贫困人口住院25988人次,产生医疗总费用13727.83万元,其中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12918.77万元,实际报销12557.26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97%。审批医疗救助对象31903人3281万元,其中医中对象30166人2379万元,医后对象1737人902万元。

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城乡低保对象32968户46128人,特困供养对象3369人,扶贫兜底对象18324人。提高各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城市低保达到630元/人·月,农村低保达到5300元/人·年,农村特困达到9000元/人·年,城市特困达到1260元/人·月。全年共发放救助资金城乡低保15253万元,特困供养3671万元,临时救助8347人次854万元。提高孤儿养育标准到散居1400元/人·月、集中2240元/人·月,全年发放54名孤儿生活费131.51万元。

出台《仙桃市农村福利院区域化功能化改革方案》,分功能设置9所供养失能、自理特困对象,分区域设置10所面向社会代养对象。编制完成全市“幸福食堂”规划布局图,全市试点建设87处,已建成46处,辐射71个村,服务1426名留守老人,在建41处。共下拨建设补贴1400万元,运营补贴90万元。关心关爱高龄老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2669.66万元。

2019年,全市接收退役士兵568人,培训退役士兵190人,培训合格176人,推荐就业170人,指导自主创业6人。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约6200万元,发放679名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576万元。

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2元,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1元,增长9.4%。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4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734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61元,增长9.9%。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019年,全市设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个,全年重点工业项目环评制度执行率100%,“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市环保部门共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 216件次,作出批复139个。

按照城区网格化管理标准,城区共建立2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加强对环境空气、地表水、湖泊、降水、噪声等进行监测,对143家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共出具各类监测数据2000多个。67家排水重点企业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装置91套,62家企业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2019年,汉江汉南村水质为II类、东荆河汉洪大桥水质为II类、通顺河港洲村水质为IV类,3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达标率为66.7%,地表水水质考核达标率为100%。汉江石剅、通顺河港洲村及挖沟泵站、东荆河汉洪大桥4个省控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合格率为100%。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14条内河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通顺河11个乡镇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省政府下达的水环境质量四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较2015年下降21.43%、12.1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4天,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77.8%;PM10平均浓度为74.4μg/m3,PM2.5平均浓度为39.5μg/m3

加大秸秆禁烧巡查力度,全年出动巡查人员7.8万人次,开展35次无人机高空巡查,处罚案件230件,处罚金额16.9万元,通报批评27人,约谈3人,对155名禁烧工作不力的干部实行责任追究。

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每月对全市36条市级河流、10个重点湖泊、29个乡镇跨界断面水质进行监测、通报,考核结果与环保目标责任制挂钩,与水利部门建立生态调水联动机制,并设立350万元专项资金对水质改善明显的乡镇和企业进行奖补。

加强汉江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拆除砂石码头48家、3家餐馆以及5家单位办公楼,拆迁居民301户,关停搬迁企业11家。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市46台非压力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或使用清洁能源,48家建筑工地按“六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落实扬尘污染防治设施,31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实施标准化整改,43家塑料加工企业实施整改,47家大气“散乱污”企业取缔关停,督促11家餐馆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对341辆机动车进行尾气抽检,完成15家重点工作企业VOCs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工作。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禁养区养殖场386家养殖场开展“回头看”,对非禁养区694家规模养殖场进行达标整治,606家养殖场完成环评备案登记,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仙桃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3年)》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市生态红线面积为95.2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5%,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推进生态市、镇、村三级联创,已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村50个。投入资金5032万元,完成5个镇2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环保项目和资金,已经到位环保资金2550万元。围绕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壤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大项目策划力度,2019年谋划项目13个,其中有3个已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

主办:湖北开放大学  
扫描二维码
进入APP学习